近日,由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传媒中心、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与山东金声玉润影视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顺利获批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鲁)网微剧审字(2025第012号),将择机在新媒体平台播放,这是传媒学院“六位一体”课程思政项目制实践教学交出的又一份亮眼成绩单。

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在山东女子学院举行开机仪式

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获批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
《探案长相思“女主”》以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线索,讲述女大学生宋词穿越到宋朝,与李之仪及其两任妻子由相知到相互扶持的故事。本剧通过表现李之仪与妻子胡淑修,以及继室杨姝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宋词与宋代文人墨客的交往经历,传递了积极向上、真挚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在山东女子学院取景拍摄
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立足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围绕卓越传媒类人才培养目标,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构建了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构建“大思政”育人团队,将大学课堂搬到祖国大地上,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于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融合,践行“三全”育人要求。从实施效果看,该模式有效拓宽了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路径,提高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性专业应用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社会认知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创新了影视传媒类专业的传统育人方式。“我们的课堂就是拍摄现场,这让课本上枯燥的理论变成了鲜活的角色体验”,参与微短剧《探案长相思“女主”》摄制工作的2024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宁梓茹谈起参与拍摄的体验,表示场景化的教学加实践模式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的更有效、更扎实。

传媒学院教师许明博士在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出镜饰演角色

传媒学院学生宁梓茹在网络剧《探案长相思“女主”》出镜饰演角色
学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抓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与网络视听创作“全过程”育人。
2024年,学院创新采用项目制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网络微短剧《嗨起来啊!职场小白》,教师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拍摄,实现“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目标。目前,微短剧《嗨起来啊!职场小白》已经正式上线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平台播出。

网络微短剧《嗨起来吧!职场小白》在山东女子学院举行开机仪式



传媒学院师生全程参与短剧的策划、拍摄全流程
将大学课堂搬到项目实践现场,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完成育人环节的价值塑造,同时将学生的价值观反哺到作品创作中,用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传播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青春故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传媒智慧与力量。




传媒学院师生联合企业摄制人员拍摄微电影《清风巷》

传媒学院教师刘欢在微电影《清风巷》出镜饰演角色

传媒学院学生刘鑫蕊在微电影《清风巷》出镜饰演角色





传媒学院师生团队承担制作多个作品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传媒学院探索构建的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不断结硕果。通过项目练兵,锻造了传媒学院过硬的影视创作实践队伍。
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传媒中心成立以来,以传媒学院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班底的制作团队目前已承担制作各类网络视听、短视频作品近30部。近三年,学院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70余项,学生立项省级学术课题30余项,取得高级影视剪辑师、新媒体运营师等行业资格证书90余项,2门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获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改项目1项,教师肖辉馨获得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金课”,13门课程立项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课程荣获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一、二等奖。完成省级黄河战略课题5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431万元。
着眼十五五,团结奋进的传媒学院将依托山东女子学院影视传媒中心、山东女子学院网络视听产业学院,围绕学校211学科发展布局,聚焦老年传播、性别与传媒艺术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完善优化课、证、赛、研、创、服“六位一体”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学院服务社会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供稿人:刘欢 审核人:李百晓 责任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