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的实训教室中,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肖辉馨正与学生们激烈讨论着新一期的短视频脚本。这不是普通的课堂作业,而是一场党建引领下思政教育融入“云端场景”的创新实践——“送给女大学生的100个锦囊”系列短视频创作正通过镜头,用青春的语态解答青春的迷惘。
“成长的关键命题,要用青年自己的声音破题”
肖辉馨发现,传统思政教育与青年学生之间常存在一层“玻璃墙”。如何破壁?他和团队选择回归真问题。调研显示,在校女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学业与未来规划焦虑、人际交往与情感困惑、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迷茫、社会适应与就业压力、网络情绪管理挑战等。“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却深刻影响着她们的成长轨迹,”肖辉馨说,“思政育人需要‘接住’这些真实的困惑。”于是,“100个锦囊”项目应运而生:每条视频浓缩为3分钟“微锦囊”,由师生共创脚本,将宏大命题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转化为同龄人听得懂、愿意听、能共鸣的生活情景和贴心建议。例如讨论“内卷焦虑”时,用“人生不是赛道,而是旷野”具象化解压;处理人际关系,则以“善意要有边界感”点拨相处之道。
“讲能立得住、听得进、真认可的话”
党建工作是思政工作的动力来源和强大支撑,课程思政工作则是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该项目破解了思政教育两大关键难题:渠道上抓住短视频主阵地,内容上实现精准滴灌。当教育者俯身倾听青年心声,用鲜活叙事替代刻板说教,思想引领才能真正融入心灵图谱,这也是新媒体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典范。
“‘正确性’和‘感染力’必须同频,”学生主创薄若涵深有感触,“不能喊口号,要像好朋友分享经验一样自然。”团队坚持三步打磨:选题从学生问卷中来、文案由朋辈视角切入、成品在课堂试用后再优化,确保每一句话既是思想“金句”,也是生活“良方”。在校生留言说:“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暖心实用!”
从情感锦囊到人生课堂:构筑成长陪伴体系
“锦囊计划”只是开始。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李霞透露,深度响应学生需求的“女大学生的爱情课”系列已在策划,将从健康的亲密关系观切入,探讨独立人格与共同成长。学院将以此模式为蓝本,逐步构建涵盖价值引导、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人文素养的短视频成长课程矩阵,打造“云端思政育人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确保课程内容与党的教育方针高度契合,为女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助力她们在青春的道路上实现全面发展。
这场基于党建引领的短视频思政革新,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织就一幅属于当代女大学生的青春导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