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让青春镜头对话台儿庄古城,用影像力量传播运河文脉

2025年10月20日 10:44  点击:[]

近日,我院 2022 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全体学生圆满完成为期五天的台儿庄古城《影视创新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此次实践以 扎根实地、以影传情为核心宗旨,聚焦 运河文化”“非遗传承”“古城慢生活三大主题主线,最终诞生六部视角独特、情感真挚的短片作品。学生们以青春视角挖掘古城历史底蕴与生活诗意,既实现了专业技能的实战提升,更为运河文化传播注入了鲜活的青年力量,成为我院 课堂 + 实地教学模式的又一成功实践。

 


作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教学环节,此次实践活动精准融合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构建起理论指导 实地创作 反思提升的完整教学链条。行前筹备阶段,专业教师团队深度研读台儿庄 活着的古运河”“江北水乡”“抗战名城多重文化特质,通过专题研讨会、创作方案评审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分组拟定差异化创作方向,确保作品既符合影视专业创作规范,又蕴含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文化思考。

 


拍摄期间,古城的青石板路、运河畔的晨雾晚霞、街巷中的市井烟火,成为学生们最生动的课堂。各创作小组白天穿梭于古街巷陌与运河两岸,精准捕捉光影变化下的古城肌理 —— 从晨曦中静谧的马头墙到夜色里璀璨的灯笼阵列,从船工号子声中的运河航运到非遗工坊里的匠心坚守;夜晚则齐聚实践基地,开展素材复盘、剪辑思路碰撞与创作难题攻坚,将课堂所学的构图技巧、运镜逻辑、光影运用与叙事结构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兼具视觉美感与情感温度的影像语言。

六部完成作品从多元维度解构台儿庄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活力:聚焦运河文化的作品以水为脉,串联起沿岸古建筑、船工生活场景与民俗节庆活动,生动诠释了运河作为 流动的文化遗产对地域发展的滋养与赋能;主打 古城慢生活的短片以舒缓的视听节奏,定格饮茶听戏、临河漫步、手作体验等日常瞬间,传递出 诗意栖居的生活美学;深耕 非遗传承的创作团队通过全程跟拍柳琴戏、皮影戏传承人的排练与演出,用镜头记录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过程,让影像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情感纽带;另有小组创新采用 “Vlog + 文旅导览形式,探访古城网红打卡点与百年老店,以轻快灵动的镜头语言打造青春版 台儿庄漫游指南,推动传统文化与青年潮流文化深度融合。

 

此次实践不仅是专业技能的练兵场,更是一堂深刻的影视创新实务课。古城中多变的自然光影、流动的游客群体、非遗传承人的真实状态,为拍摄带来诸多挑战。学生们在应对突发状况的过程中,同步提升了沟通协调、即兴创作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对影像伦理与社会责任形成了深刻认知。过去创作更侧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这次为了讲好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我们反复与传承人沟通,连续三天蹲点跟拍,才真正明白 —— 好的影像不仅要有精美的画面,更要有打动人心的温度与灵魂。”2022 级学生崔灿在讨论会上分享道。


 

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抗战精神、非遗生态与市井生活于一体,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与独特的文化气场,是开展影视实践教学的优质场域。课程负责人李百晓老师在实践研讨时强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地项目,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在服务地方文化传播的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厚植文化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成长为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的优秀影像创作者。

我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进一步深化 专业实践 + 文化传承 + 思政育人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与文化遗产地、地方文旅部门的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影视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此次诞生的六部短片作品,不仅是学生专业成长的珍贵见证,更是青春力量与台儿庄古城的深情对话,它们将以影像为桥梁,让更多人透过流动的画面,读懂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台儿庄古城在新时代的鲜活生命力。

(文字:王傲  图片:马树杰)


下一条: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 “她视域” 毕业设计作品线上展:影像聚焦现实温度 彰显青年传媒担当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山东济南长清区大学路2200号 邮编:250300 联系电话:0531-865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