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家国情怀——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铁血芳华”志愿服务队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十五)

2025年07月30日 16:18  点击:[]

      


      7月25日,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铁血芳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菏泽分队在王凯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菏泽市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开展以“百位女大学生讲述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红色宣讲、新媒体创作等形式,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内认真听讲解的照片

沉浸式学习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内认真参观学习,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场馆的影像资料以及借助泥塑、面塑等非遗文化所复原的场景,深入了解了冀鲁豫边区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在一组讲述“豆选”故事的泥塑前,讲解员停下了脚步。泥土塑造出的庄稼人 ,指节粗大短小,带着深刻的褶皱,细节栩栩如生。团队成员英俊感慨道:“将红色故事与非遗文化结合地这么生动,一下子就我们拉回到了豆选的场景中。”借助非遗文化实现的沉浸式体验,为这次参观学习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李晓萱在豆选展柜参观看的入迷的照片

青年之声

       而在另一处肃穆的展厅内,广播电视学专业2024级学生李晓萱,站在面塑——刘克林捂死孩儿的展柜前,以青年讲解员的身份,向我们讲述革命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李晓萱引导团队成员看向复刻刘克林英雄事件的面塑展柜。“刘克林为了掩护战士,下定了捂死孩儿的决心,她毅然捂住孩儿的小嘴,直至敌人离去。”她动情的讲述,将刘克林困难的抉择娓娓道来。在讲解之余她动情地表示:“今天作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站在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希望能带来更新鲜的声音、青年的声音。”她特别强调:“作为传媒学院的一份子,要接好这根接力棒,让动情的故事更久地停留在人们心中。”

李晓萱讲述革命故事的照片

实践课堂

        与以前的学习模式不同,这次王凯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来到了纪念馆,用纪念馆纪实的风格,去触摸历史的温度。在冀鲁豫边区区域图面前,王凯老师为实践团成员抽丝剥茧式地讲解,“面对当时的境况,边区军民没有被打倒,反而打造出了铜墙铁壁般的守护墙,将围歼战打成突围战。” 实践团成员们在地图前围成一圈,目光跟随着老师的讲解,凝神思考。传媒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2301的王嘉馨向我们分享:“这堂思政课不仅清晰看到了革命先辈的奋斗,更在心里镌刻下了对信仰与担当的感知。”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馆研习的照片


      这堂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非遗文化中表达,让实践课堂在纪念馆里更深一层。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的三下乡思政课在2025这个暑假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但是我们实践的步伐还在继续,让更多红色故事融入青年的声音、青年的表达。

编辑 | 李铭昕  摄影 | 马荣祖  初审 | 于镇铭  复审 | 张扬  终审 | 郑全蕾


上一条:传媒学院积极开展2025年暑期家访工作 下一条:鲁韵光影·青春寻脉——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助力汶上文化传承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
联系地址:山东济南长清区大学路2200号 邮编:250300 联系电话:0531-86526670